文章導讀:中醫認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屬于 "虛勞 "、 "積聚 "、 "血證 "的范疇,主要是根據其臨床體征和舌脈決定的。祖國醫學在論述虛勞時,多兼及府積出血,這也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典型體征相符合。
中醫認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屬于"虛勞"、"積聚"、"血證"的范疇,主要是根據其臨床體征和舌脈決定的。祖國醫學在論述虛勞時,多兼及府積出血,這也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典型體征相符合。《金匱要略》日:"虛勞里急,悸,衄"。"五勞虛極贏疲,腹滿不能飲食……內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暗黑"。《諸病源候論》曰:"積聚者,由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受于風邪,搏于臟腑血氣所為也"。《普濟方》曰:"夫虛勞癥瘕者,皆由久寒積滯"。"虛勞之人陰陽虛損,血氣澀滯,不能宣通……故成積聚之病也"。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病因病機
(一)情志不調,氣滯血瘀
《濟生方-積聚論治》曰:"有如憂郁思喜怒之氣,人之所不能無者,過則傷及五臟…。強調積聚的發病與七情攸關,七情內傷,導致氣機不暢,郁結日久,脈絡瘀阻。久成積聚。
(二)飲食不節,內生痰濁
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濕濁內停,凝結成痰,痰氣相柔,血行不暢,瘀塊內生而引起積聚。《景岳全書》曰:"脾胃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
(三)邪毒侵襲、留著不去
《靈樞-百病始生篇》曰:"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寒邪、濕邪等多種外邪長時間作用于人體,導致臟腑失和,氣血運行不暢,阻塞經絡,或邪毒化熱生火,灼傷脈絡,導致衄血。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護理
一、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面色、皮膚、甲床的變化,了解貧血有無改善。觀察尿色的變化及有無出血情況,做好預防出血的各項護理措施。
二、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
1、硫酸亞鐵此藥和維生素C合用可促進鐵的吸收,有胃腸道反應,飯后服用。服用鐵劑的過程中要禁喝濃茶,以免影響鐵吸收。
2、羥基脲經常查血常規,觀察血小板及白細胞計數。觀察有無胃腸道反應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3、強的松觀察有無消化道癥狀:如腹痛、反酸、噯氣、惡心、
嘔吐和黑便。皮質醇增多癥:如滿月臉、水牛背。減量后有腎上腺皮質減退表現:如食欲減退、疲勞、頭昏、皮膚色素沉著等。
三、加強基礎護理
1、體溫若超過39攝氏度,應給予物理降溫,如冰袋冷敷,物理降溫后半小時注意測量體溫。禁擦浴。
2、保持皮膚清潔,勤更換內衣,勤擦澡。保持床鋪清潔、干燥。
3、保持口腔清潔,每晚及飯前、飯后用0.9%氯化鈉溶液漱口。
4、囑病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挖耳朵,不摳鼻子,不揉眼睛。
5、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四、心理護理
患者因貧血較重,加之經濟困難,心理負擔較重,通過細心觀察病人的心理需求,護士耐心開導、鼓勵病人克服消極情緒,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通過護理操作細心、認真,加之生活上的熱情關懷,盡量減少其痛苦,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戰勝疾病。
http://www.xmlkdq.cn/manxingbaixuebing/833.html以上內容就是關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中醫病因病機及護理] 的內容分享;栗建華主任告訴大家,中醫藥治療血液病有著廣闊的資源優勢。數十年來他探索了中醫治療血液病的途徑,經長期臨床研究,發現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為“邪毒”所致,如放射線、化學藥品,農藥、病毒、細菌等均為中醫“邪毒”范疇。在大量臨床研究基礎上,他提出“邪毒傷腎”的理論,創立了“解毒透邪、瀉實固本”,以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療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療該病單一立論的傳統觀點,對不同疾病采取辨證辨病相結合,針對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為中醫治療血液病提供了系統的理論依據和治療法則,臨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