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細胞減少,如果減少程度過于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癥,嚴重威脅生命。
血液中的白細胞是人體防御細菌入侵的巡邏兵。當細菌等異物入侵時,白細胞便進入被入侵部位,將細菌包圍、吞噬、消滅,故白細胞有人體“白色衛士”之稱。可見白細胞數減少,就會削弱人體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過,白細胞減少是否需要治療,一要看減少程度;二要看減少原因。
正常白細胞數為(4——10)×10ˆ9/升,通俗說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個,平均值則為7000個。如果介于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療;如果低于4000個,就可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癥。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療,比如說,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復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癥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當然,下列情況下的白細胞需要關注,并在醫生指導下,采取干預措施。
1、白細胞數嚴重減少需要緊急治療。白細胞是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組成。
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細胞減少,如果減少程度過于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癥,嚴重威脅生命。
2、有原因可尋的白細胞減少應針對原因治療。常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一般有三類:一是藥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藥、磺胺類藥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于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藥;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藥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藥物。
3、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時需要進一步診治。當出現白細胞減少時,如果血液中其他兩種細胞即紅細胞和血小板有異常變化,問題就比較復雜,首先要進一步檢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檢查,以排除有無其他血液病,然后再決定治療方案。
正如上面所說,單純的白細胞低不能說明是白血病。那么白血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白血病是由于骨髓中和血細胞成分發生了基因突變從而喪失了細胞的正常功能而惡性克隆所致。主要是因為造血多能干細胞受不良的理化刺激(如光輻射、各種射線、苯環類化學藥品、化學農藥的殘留等)而異常增殖,大量的原始幼稚細胞呈幾何性增長,臨床表現以出血、貧血、感染、高熱、胸骨叩擊痛為主,病情復雜。低白,高白,正常白都有可能是白血病,關鍵看有沒有病態造血。如果只有白細胞降低而紅細胞、血小板正常,得白血病可能性極小。大多數白血病的血象是白細胞異常增高,合并貧血、血小板降低,也有少數是白細胞降低的白血病,但多半都合并有貧血、血小板降低。如果不放心就去醫院做個骨髓穿刺細胞學檢查協助排查。
如果僅僅是體內白細胞偏低,可以先開一些口服藥吃,如:十一味參芪片、地榆升白片、鯊肝醇、肌苷片等。
綜上所述,顯然是不成立的。如果一旦發現身體還有別的不適,如貧血、高熱、出血等癥狀,請盡快去醫院做檢查,排除是白血病的可能。
http://www.xmlkdq.cn/xueyebingchangshi/3302.html以上內容就是關于[白細胞偏低是白血病嗎?] 的內容分享;栗建華主任告訴大家,中醫藥治療血液病有著廣闊的資源優勢。數十年來他探索了中醫治療血液病的途徑,經長期臨床研究,發現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為“邪毒”所致,如放射線、化學藥品,農藥、病毒、細菌等均為中醫“邪毒”范疇。在大量臨床研究基礎上,他提出“邪毒傷腎”的理論,創立了“解毒透邪、瀉實固本”,以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療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療該病單一立論的傳統觀點,對不同疾病采取辨證辨病相結合,針對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為中醫治療血液病提供了系統的理論依據和治療法則,臨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