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有些苦味中藥湯劑加了糖,就會改變中藥的藥性而影響療效。如有些苦味中藥能刺激末梢神經,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增加,以達到幫助消化、促進食欲的目的。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但真的輪到自己吃藥的時候,卻也是難以下咽。尤其中藥更是以苦味藥味著稱。有些患者因不能忍受中藥的苦,而執意加糖。那么,在中藥中加糖的做法到底可不可取?
有些中藥不適宜加糖服用,因為加糖后的中藥湯劑在減輕了苦味的同時,藥效也降低了。
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其中,辛能散、甘能緩、酸能收、苦能澀、咸能入腎,不同口感的中藥具有不同的藥效。
有些苦味中藥湯劑加了糖,就會改變中藥的藥性而影響療效。如有些苦味中藥能刺激末梢神經,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增加,以達到幫助消化、促進食欲的目的。如果在藥里放進很多糖,完全掩蓋了苦味,就會失去上述健胃功效。
另外,中藥的化學成分一般都比較復雜,糖特別是紅糖中含有較多的鐵、鈣元素,一旦與中藥里的蛋白質和鞣質等成分結合,就會發生化學反應,使中藥湯劑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藥效。
糖類也具有一定的藥性及療效。糖具有潤肺和中、補脾緩肝的功效,可用來治療肺燥咳嗽、口干舌燥、中焦虛、胃痛的病證,因此中醫也把糖類作為一味中藥。不過,它在臨床使用中也有所禁忌。
1.多食會助熱,如果病人具有腹脹中滿、濕熱停滯體內、痰積聚在體內、舌苔厚膩等情況時,一般嚴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應。 有痰者也不宜服用。
2.中藥的化學成分比較復雜,糖類特別是紅糖,含有較多的鐵、鈣等元素,中藥中的蛋白質和鞣質等成分可與之結合,發生化學反應。使藥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繼而產生渾濁、沉淀,不僅影響藥效,而且危害健康。
3.白糖性涼、紅糖性溫,如果把白糖加入溫熱藥劑中,或把紅糖加入寒涼藥劑中,都會減弱藥性,阻礙藥效的充分吸收,影響療效。
4.有些藥通過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腺分泌,從而更好地發揮療效。例如黃連,就是通過味覺分析器的興奮,進而提高食欲中樞的興奮,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增加,從而發揮健胃的作用。如果加糖,就會失去這種作用,也就達不到治療的效果了
因此,服用中藥湯劑時是否可以加糖,要在服藥前咨詢中醫師。
http://www.xmlkdq.cn/xueyebingchangshi/3357.html以上內容就是關于[中藥加糖是否影響藥效?] 的內容分享;栗建華主任告訴大家,中醫藥治療血液病有著廣闊的資源優勢。數十年來他探索了中醫治療血液病的途徑,經長期臨床研究,發現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為“邪毒”所致,如放射線、化學藥品,農藥、病毒、細菌等均為中醫“邪毒”范疇。在大量臨床研究基礎上,他提出“邪毒傷腎”的理論,創立了“解毒透邪、瀉實固本”,以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療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療該病單一立論的傳統觀點,對不同疾病采取辨證辨病相結合,針對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為中醫治療血液病提供了系統的理論依據和治療法則,臨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