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補腎多用熟地黃、山藥、杜仲、枸杞子、山茱萸、鹿茸、附子、續斷、肉蓯蓉、補骨脂、巴戟天、菟絲子、牛膝等。活血化瘀則離不開牡丹皮、桃仁、紅花、赤芍、牛膝、水蛭、雞血藤、蒲黃等。
根據石家莊裕華血液病腫瘤門診部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了以下常用的治療血液病中草藥。
補腎多用熟地黃、山藥、杜仲、枸杞子、山茱萸、鹿茸、附子、續斷、肉蓯蓉、補骨脂、巴戟天、菟絲子、牛膝等。活血化瘀則離不開牡丹皮、桃仁、紅花、赤芍、牛膝、水蛭、雞血藤、蒲黃等。
清熱則采取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清熱養陰。所用藥物多用生地黃、白茅根、山梔子、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地骨皮、黃柏、玄參、龍眼肉等。健脾胃、益氣血多用人參、山藥、茯苓、白術、炙甘草、當歸、黃芪、龍眼肉等。
止血多采用化瘀止血、涼血止血的方法。藥物多用五靈脂、三七粉、大薊、側柏葉等。化痰滌痰、軟堅散結離不開半夏、海藻、昆布、牡蠣、貝母等。另外,不腎陰的同時,勿忘佐加少量補腎陽藥,補腎陽時,也要佐加少量補腎陰藥。
以上藥物的用之方法要符合張景岳的“陰中求陽,陽中求陰”,這樣,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陰得陽升則源泉不竭。同時,在補益時,勿忘攻毒祛邪,并酌加化痰之品,即攻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
http://www.xmlkdq.cn/xueyebingchangshi/3384.html以上內容就是關于[中醫治療白血病的常用藥物] 的內容分享;栗建華主任告訴大家,中醫藥治療血液病有著廣闊的資源優勢。數十年來他探索了中醫治療血液病的途徑,經長期臨床研究,發現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為“邪毒”所致,如放射線、化學藥品,農藥、病毒、細菌等均為中醫“邪毒”范疇。在大量臨床研究基礎上,他提出“邪毒傷腎”的理論,創立了“解毒透邪、瀉實固本”,以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療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療該病單一立論的傳統觀點,對不同疾病采取辨證辨病相結合,針對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為中醫治療血液病提供了系統的理論依據和治療法則,臨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