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化療藥物導致血小板減少是很多患者關注的一個問題,導致白細胞減少的抗腫瘤藥物大多會同時引起血小板降低。
化療藥物導致血小板減少是很多患者關注的一個問題,導致白細胞減少的抗腫瘤藥物大多會同時引起血小板降低。
發病機制
1、血小板破壞過多。
2、血小板生成減少:化療藥及惡性腫瘤損傷造血干細胞或影響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
3、血小板在脾內滯留過多。
臨床表現:皮膚、黏膜、內臟出血。血小板計數低于100×109/L,嚴重的血小板計數低于20×109/L.
治療原則
1、絕對休息。
2、血小板減少主要是防止出血,應用造血生長因子和輸注血小板。細胞因子IL-11和血小板生成素(TPO)可使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時間顯著縮短,血小板低于40——60×109/L并有可能繼續下降時,可考慮使用;血小板低于20——40×109/L并有出血傾向時除了IL-11和TPO還應輸注血小板。
3、 停藥尤其對降低血小板數及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藥避免骨髓抑制。
4、嚴重出血可予止血藥、糖皮質激素。
預防措施
1、避免進食粗糙、堅硬的食物。
2、刷牙時用軟質毛刷,避免牙齦出血;
3、男性病人剃須最好使用電動剃須刀,避免皮膚傷口;4、穿柔軟、棉質內衣褲,忌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洗澡;
護理措施
1、用石蠟油涂局部以防口、鼻粘膜干裂引起出血。
2、注意查看皮膚有無瘀點、瘀斑,出現的部位、時間,有無消化道及呼吸道出血的情況;
3、能口服的藥物盡量不要注射,如必須進行注射,常用棉球按壓針眼直至出血停止。
特別是當血小板≤1.0×109/L時,輸液結束拔針后一定要壓迫血管2——4分鐘。
http://www.xmlkdq.cn/xueyebingchangshi/3523.html以上內容就是關于[化療后血小板減少怎么辦] 的內容分享;栗建華主任告訴大家,中醫藥治療血液病有著廣闊的資源優勢。數十年來他探索了中醫治療血液病的途徑,經長期臨床研究,發現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為“邪毒”所致,如放射線、化學藥品,農藥、病毒、細菌等均為中醫“邪毒”范疇。在大量臨床研究基礎上,他提出“邪毒傷腎”的理論,創立了“解毒透邪、瀉實固本”,以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療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療該病單一立論的傳統觀點,對不同疾病采取辨證辨病相結合,針對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為中醫治療血液病提供了系統的理論依據和治療法則,臨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轉。